医院不让家属陪护只能请护工?
应该将方便患者放在第一位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资料图片)
近日,云南一位王女士向央广网反映,今年4月中旬,她的家人患有神经肿瘤,在北京某医院住院11天中,因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自己只能每天在病房外守候。“当时护工费都花了2000多元,现在还要承受价格不低的住宿费,经济压力很大。”陈女士的家人也曾在北京住院时遇到类似情况。她觉得不合理,向有关部门投诉后,医院才同意陪护。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医院发现,医院、病人和病人家属对陪护问题看法不一。(据6月25日央广网)
关于非特殊危重情况下,“是否允许病人家属术后陪护”这个问题,各个医院的说法都不相同,有的是从来都不允许家属陪护,有的是一直可以允许家属陪护,还有的是特殊时期封闭式管理,不让陪护,现在仍沿用了相关规定。
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对于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患者住院时间长,需要贴身照顾,每天请护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治病可能就已经掏空了家底,再这样额外持续花钱无疑雪上加霜;此外,中国家庭素有相扶相携,互相照顾的传统,照顾病人体现的是亲人之间的一种关怀和牵挂,出于内心的情感倾向,很多人都会认为,比起拿钱办事的护工,亲人的照顾会更加贴心细致,而有亲人在身边,患者的心情也会比较安定,对于病情恢复也有一定的好处。
从系统化、专业化的角度来说,专业护工更加清楚护理的流程,更加熟悉医院的环境,可以提供更科学专业的服务,也更便于医院管理,应该是比家属陪护要更到位,更有序。但现实是,很多护工的护理并没有达到宣传中的理想水准,部分护工在护理上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护工群体和患者、家属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而不少护理工作其实更考验的不是专业度,而是耐心和爱心。一些脏活累活,涉及个人隐私和尊严,委手于不是亲人的人,对于病人而言也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一病人出示的入院提示单显示“交护工费1000元”(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从当下的护理现状来看,一些危重病房、专业性极强的护理工作,出于安全和方便考虑,不让家属插手参与,可以理解;但普通病房的一些基本的照顾,都不让家属陪护的话,非要花钱请护工的话,确实是有些太死板了,没有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
从根本上,长远上去解决这一问题,或许的确有赖于国家层面去补齐护理工作的短板,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但在当下,大部分医院缺失这一服务,或是服务专业度不够的情况下,实在不应该“一刀切”地禁止家属陪护,这不但会给很多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困难,而且也不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医疗服务应该以人为本,“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体现出医者仁心和人文关怀。很多医院都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口号和标语,而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就是要将方便患者,惠及患者放在第一位,要看到普通人的苦痛与纠结,要真诚地为患者提供帮助,减少患者的难受和担忧。如果医院都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付诸具体的行动,“不让家属陪护”的问题本不该出现。
来源: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编辑:刘思宇
审核:谢礼逵
实习生:贺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