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乡村振兴、稳就业、开放型世界经济、全球数字技术治理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廖洪兰: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振兴】
(资料图)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廖洪兰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需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强乡村振兴的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三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民生短板,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鹏:以系统思维统筹保障我国就业形势稳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鹏指出,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全面恢复过程中,稳就业仍然需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全力确保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为此,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相关各方面工作和政策,做到精准发力。首先,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要把稳增长作为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其次,加快调整优化教育体系和结构,根据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更有针对性和精准化地培养造就大量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专业人才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度。再次,搭建和畅通各类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有效性,适应迅速变化的就业创业需求端的新要求,在供给端更多采用灵活多元的机制,畅通青年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各类渠道。
摘编自《经济日报》
【沈铭辉、张中元:中国为推动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沈铭辉、张中元指出,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增长的重要路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超大规模的市场等优势,为推动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来看,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为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挖掘了新动力;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积极主动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增强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增长活力。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推动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探索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了制度保障。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契合了时代发展新需要,得到世界广大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
摘编自《光明日报》
【简小烜:全球数字技术治理需要共商共建共享】 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小烜认为,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各国需要共商共建全球数字技术治理体系,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和红利。一方面,要应对全球数字技术治理制度的“存量制度”和“增量制度”之间不协调,在时效上具有滞后性、实施上具有离散性的问题,需要共同商议制定全球性政策和法规,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拓宽协同治理渠道、提升数字监管能力,搭建多元协同的数字技术监管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应对各国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愈演愈烈的马太效应,需要共同建设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倡导开源伦理精神,持续搭建开放的国际数字技术交流和共享平台,推动全球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要应对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分配在国与国之间不平衡、短视化、“代际共享”困难等问题,需要建设数据要素流通机制,推动数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数字成果应用场景,共同享有数字技术发展成果,促进人类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迈向更好未来。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