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汕尾获评“广东省渔歌之乡”和“广东省小提琴之乡”
打造优势文艺品牌 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欣欣 见习记者/陈保良)8月22日,“广东省渔歌之乡”“广东省小提琴之乡”授牌仪式在汕尾市举行,标志着汕尾继获评“中国散文诗之乡”“广东省戏剧之乡”后,再添两张文艺“金名片”。
汕尾渔歌,俗称“瓯船歌”,是分布于汕尾地区疍家渔民世代口耳相传的古老民歌,与广府咸水歌、客家山歌并称广东三大民歌。其节奏缓和、乐音和谐、旋律优美细腻,唱词内容来源于生活和劳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2014年,汕尾渔歌入选国家非遗名录;2018年,汕尾渔歌晋京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剧院举办;2021年,汕尾出台《汕尾市汕尾渔歌保护规定》。近年来,汕尾不断拓展以渔歌为素材的歌舞演唱,定期举办渔歌文化节,在旅游业中渗透渔歌元素,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渔歌文化,鼓励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渔歌,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汕尾渔歌绽放出熠熠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推崇传唱,累计培养渔歌人才600多人。
作为马思聪的故乡,汕尾小提琴艺术氛围浓厚、群众性活动丰富。近年来,汕尾连续举办了两届全省性的“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获得参赛选手和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汕尾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小提琴专业,培养专科学生近400人;在市城区和海丰县设立了3个“马思聪小提琴培训基地”,培养小提琴学员500多人,获得20多项省级奖项、2个国家级奖项。
近年来,汕尾首创提出“文艺工作提升年”“文艺工作质量年”工作主题,各项文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随着“善美文化”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汕尾持续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篇文章,带领广大文艺创作者创新文艺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惠民行动,深入打造具有汕尾特色的代表性文艺品牌,不断丰富“善美文化”内涵,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用文艺赋能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